潮汕有不少富豪,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还严重滞后呢?
潮汕是广东省除珠三角以外最有条件发展的地区,至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并严重滞后有其根本性因素,潮汕远离省府中心城市广州,依靠自身实力发展壮大是困难的,如果把潮汕放大到广东全省,可以看出广东的资源配置完全是围绕广州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圈,潮汕距离广州三百公里开外处于完全边缘化地区,潮汕分配到的发展资源是有限的,杯水车薪,不足以满足发展最基本条件,潮汕依附珠三角发展自己是不现实的,潮汕发展之路在哪?本人梳理一下给出以下几点。
一:利用好自身经济特区自主的政策优势向省里中央申请,把潮汕定位为广东粤东区域经济中心,对接粤台粤闽粤赣的战略高地。二:实现大交通战略,申请建设江西赣州经梅州到汕头高速公路,建设赣汕高速铁路使潮汕成为高铁枢纽站,建设汕头港国际深水码头,申请开通汕头到台湾高雄直航,高标准建设连接福建临界道路,提升潮汕及揭阳三地道路通行能力。三:初期利用现有经济发展条件,扶持一批外向型实力企业,发挥陶瓷玩具制衣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建设大工业园区,扩大招商引资,鼓励在外的本地人回乡创业。
四:把汕头港打造成为粤东重要出海口,和江西联动做赣南地区的外销产品的出海首选地,吸引临近福建一些外贸出口就近走汕头港,支持梅州和潮汕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台湾高雄港建立合作关系,为台商布局粤东发展提供便利。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潮汕新城,鼓励散居世界的潮汕人回乡置业创业,促进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激励外来优秀人才来潮汕发展,降低门槛吸收移民,把潮汕打造成特大型城市!六:以转变观念求发展,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新机遇,只要推动潮汕地区这艘巨轮缓缓起航,凭着潮汕人的聪明才智相信一定能找到方向,如果历史给了潮汕机遇,成功发展是必然的,祝潮汕兄弟好运!
潮汕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潮汕人喜欢“工夫茶”的原因;也有说潮汕人小富即安;甚至说潮汕地区迷信、排外之类的。但这可能是你所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也是你不了解的个人观点。在这些外在表现的背后,肯定有着它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显而易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跟政策、人才、外来投资有关,而潮汕似乎并不缺乏这些条件基础。汕头作为改革开放后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有政策的支持;世界各地有大批优秀的潮汕华侨及潮商,也有在外求学的大批潮汕学生,自给人才并不缺乏;刚开始设立特区,确实也有台商、华侨等外商来投资。可为什么最后潮汕也被同为特区的深圳远远甩在后头呢!部分网友说潮汕发展缺乏周边经济联动、远离省府,发展后继无力,不乏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潮汕地区的浓厚的人情社会及商业意识。
人情社会及商业意识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重人情(俗话说人情是生债)使潮汕人团结,商业传统使潮汕人特别会经商;另一方面重人情又使政府执政能力受阻,浓厚的商业意识又造成人民喜欢用钱去解决问题。至于人情社会和浓厚的商业意识是怎么形成的,这我觉得跟潮汕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在远古交通远远落后的年代,潮汕地区又是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就形成了常受山贼和海盗的困扰,加之远离政治中心,官府不能及时治理到。这就造成了潮汕人深深依靠宗族纽带关系形成强大的自我保护网,这是人情社会形成的基础;除此之外,潮汕地区地少人多,为了生计,很多潮汕人建国之初纷纷被迫下海去到东南亚地区经商,而一个人来到异国,要有好的发展当然得靠人脉,靠团结,这使得人情社会得到强化,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潮汕浓厚的商业文化。
作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汕头,可谓集合了国家政策之天时,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利,著名侨乡之人和。然而,这座城市的经济却在四个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垫底,始终交不出一张足以匹配其身份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在2015年汕头市GDP总量为1850亿元,人均GDP为3.34万元,而同是经济特区的深圳、厦门、珠海,GDP分别是汕头GDP的9倍、1.8倍、1.1倍,从人均GDP来看,深圳、厦门、珠海人均GDP分别是汕头人均GDP的4.7倍、2.7倍、3.7倍。
2004年4月,时任汕头市委书记的李统书被央视《实话实说》邀请谈信用建设。主持人崔永元开场时这样讲到:“我最近正在学夸人,夸姑娘就说漂亮,夸小伙子就说精神,夸小孩就说聪明,夸汕头人就说你真不像是汕头人。”崔永元的半开玩笑的开场白或许道出了当时很多人对潮汕人的大致印象。海贩起家,潮汕人辉煌的商业成就后面,“诚信缺失”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一位官员曾说:像汕头潮阳的峡山市场,我去过,那里把假货造得足以乱真,而且价格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种聪明才智如果用在走正道上,应该是有前途的。精明的潮汕人在自己的家园里不断播撒着“灰色经济”的种子,但真正将其推向极致的,还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系列骗税案。
2000年8月开始,人称“807工作组”的国务院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组进驻汕头潮阳、揭阳普宁,一个巨大的黑洞呈现在公众面前:在过去几年里,潮阳、普宁1000多户出口企业,98%以上存在违法犯罪。据不完全统计,两地共虚开增值税发票8.8万本,虚开税额223亿元,涉嫌骗税42亿元。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汕头潮阳市铜盂镇一家宾馆,每间房门前都挂着一块铜牌,写着一个企业的名称,37间房办了37家公司,全部干着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勾当。有一个干部管了16户企业,其中15户是虚假企业。一些不法分子连88岁的老太婆、16岁的小女孩的身份证,都租来开假公司骗税。汕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进出口业务本该是其优势产业,但在2015年,这个汕头的进出口业务却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汕头进出口总额92.85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了2.9%。从各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汕头的经济几乎都是这几个特区中垫底的。如今,当人们再提起经济特区的时候,更多想起的是深圳、厦门,甚至有人不知道汕头竟然也是经济特区了。
所以综合上面的原因,地理早就潮汕的文化,潮汕的文化影响了政治、经济,没有开放自由的竞争意识,没有包容外来文化的心胸,使得潮汕地区在经历了早期快速发展(曾经广东经济第二)之后,缺乏外来新资本的进入,导致后继发展乏力。加之潮汕三市交通没有很好的打通,也没有与珠三角形成较好的交通联系,使得潮汕地区一直停滞不前。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潮汕地区的落后只是暂时,这两年汕头的发展有望打破这僵局。人情社会及商业文化并非坏事,每样事情都要分两面看待,既然团结跟重商可以早就富甲一方的潮汕商人,也同样可以繁荣本土,只是这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潮汕地区社会、政府和市场都充满着家族化和血缘化。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汕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人情风、裙带关系猖獗。当深圳、珠海等地经济特区实现经济腾飞时,汕头反而错失了四大特区之一的大好机遇。
再过3个月,汕头将迎来设立经济特区的35周年生日,曾经的辉煌正在陨落,如今看上去,汕头与任何一座普通城市并没有多大区别。当潮汕商人在资本场厮杀时,多少老汕头人在哀叹汕头,这颗日渐陨落的明珠。
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汕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
1、自然环境的限制: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脉以南的潮汕平原之上,背靠大山,面临南海,使得汕头成为了“国角省尾”,不仅缺乏经济腹地,更因交通不便,提高了汕头和广大内陆地区交流联系的成本,难以与其他地区进行产业分工与合作,发挥聚集效应。
2、潮汕文化的特殊性:
潮汕地区特色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文化。在相对封闭的潮汕地区,使得潮汕地区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文化习俗,再加上语言、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使得潮汕地区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较为封闭和排外的意识,导致汕头在外来人才吸引力上相对乏力。
3、社会信用的缺失:
受制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潮汕人有着经商的传统 ,更以其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性格,造就了诸如李嘉诚、刘銮雄等潮汕人的商业传奇。
其他因素:
汕头市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汕头市人口密度大,交通不便,又与台湾隔海相望,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汕头的处境与厦门相似。
经济特区的建立并没有使得汕头像深圳那样出现大的建设高潮,反而鼓励了在特区旗号的庇护下,大搞走私等旁门左道的发展。走私的猖獗、市场环境的败坏,尤其是恶性发展的走私与逃骗税大案,以及爆出的近千亿洗黑钱大案,更使得汕头成了经济特区中令人扼腕的一个。
为什么国家对潮州地区不大力发展,我们潮汕的华侨对国家的贡献可不是做为一个潮州人。我来说说自己个人的看法吧。
首先,潮州是一个市,不能叫做潮州地区。地区只能指潮汕地区。
其次,国家其实是有发展到潮汕这边的,但只是局限于汕头(经济特区),潮州市区这边受制于地形(非临海,交通不便,临海的饶平县又距离较远,且偏僻,开发难度大)
第三,并不是说华侨对国家有贡献就能得到国家支持和发展的。具体落实到政策,这些都需要上头去研究和落实。
总而言之吧。我们潮州正在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一切都还是要靠自己。潮汕人向来能吃苦的。相信不久的将来,潮汕将代表广东乃至全国,成为一个发达的地区。作为经济特区的汕头,为什么发展的这么不尽人意呢?①推出“潮汕”论,幻想把特区办成“自己人”的特区,形成单一语言环境,后果是自我排斥、自我否定,又挟洋自重、崇洋媚外。
②缺少自信,选址错误。历史经验证明,新经济区不能太靠近老城区,容易形成文化冲突。1860年潮州人选择汕头作为商埠,保护了文化又发展了经济,尽管牺牲了潮州城的利益。显然,汕头缺乏这种文化自信,害怕汕头的地位因为特区被削弱。
③由于文化的急功近利,形成了赚外快的文化氛围。导致产业空心化,外贸竞争力严重下降。排外的文化宣示,没有形成虹吸效应,自己人却逐渐被虹吸。
④由于利用欺骗出来的“潮汕”行骗,所谓“潮汕人”的信誉整体严重下降。甜奶粉,骗税偷税只是冰山一角。千方百计猜测杜撰论证秦置揭阳县,出土实证却是“定揭丞印”的城址,还不甘心狡辩说是“定揭戍”。想当然宣传“潮汕”一名因铁路名民间约定俗成,实证显示的是,早在1883年至1945年,洋关洋人就翻译“潮汕”一名,并一直在宣扬“潮汕”一名!
因为有几个不同:一是行政级别不同,深圳厦门都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和自贸区,珠海的领导层是省委常委(相当于副省级)自贸区,汕头是普通的地级市,省尾国角,远离大湾区经济圈;二是政策层面,深圳厦门是计划单列,在加上上海浦东新区试验成功的自贸区政策,珠海虽然没有计划单列,但他处在大湾区经济圈内,且是自贸区,大湾区的政策不可忽略,汕头虽然14年设立了华侨试验区,没有赋予政策,今年六月份省政策办才抄录自贸区中的小部分(好像是24条)政策下达给华侨试验区,真心还担心政策能不能用。
因为在开始建四大经济特区的时候。其他三个城市都是聚合资源建立,而汕头是被由大拆小之后建立。
如何发展汕头经济1998年以后,由于汕头市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走私、偷逃关税、制贩假增殖税发票以及出口退税等一系列问题,中央及有关部门连续对汕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长期的查处工作。一批重大案件相继曝光并被依法处理。汕头经济遭受重创。据统计,自1999年后,汕头的经济发展几乎成为广东省的尾巴,失去了往日明星的光环。
而恰在这些年中,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广东其他地区却抓住机遇,埋头苦干,成为全国及至于世界的经济发展奇迹。
汕头落后了,汕头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那汕头怎样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迎头赶上,并保持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呢?
█其一█、在于打好“侨牌”,就是要发挥潮汕地区华侨众多的优势。
汕头之所以被定为特区,主要是考虑到汕头“因为东南亚国家潮洲人多”(见《邓小平文选》第三章366页),可见当初中央也是考虑到这一点,这也是汕头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打好“侨牌”是发展汕头经济的重要一环。发展侨乡经济,要从过去主要靠华侨“捐赠型”投资转移到引导华侨向“产业型”投资上来。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共接受侨胞捐资折合人民币20亿,今为止(以汕头市为例)全市批准4,100家三资企业,协议外资投资为36.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29亿美元。这些投资无论是在数量、规模、档次、领域都与汕头“侨乡”地位不相符。利用华侨这条纽带,吸引更多的资本,并通过这条纽带把引资对象和引资领域扩大到欧、美、日、韩、澳大利亚,这是使侨乡经济上一个台阶的关键。
█其二█,转好“台球”,大力拓展与宝岛台湾的经济联系。
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依存度已经越来越高。台湾与汕头之间距离最近点只有100多海里,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由来已久,交往也由来已久。但是,汕头对台贸易额仅1.5亿美元。对台小额贸易约2,000万美元。这一切都与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搞好对台济工作,是汕头腾飞的又一关键所在。为此,就要率先打破“三不通”的局面,利用对台的地理优势,以及台胞众多的优势(南澳县人口只有7万人,而台胞就达十多万人)千方百计将台湾的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率先吸引过来。同时,积极向中央申请,在南澳岛设立对台自由贸易区,人员来去自由。同时,争取汕头港对台“三通”港口,努力实现对台经济飞跃。
█其三█,针对汕头地区现状,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选准“朝阳工业”带动全区经济大发展。此外,汕头做为百年口岸,转口贸易由来已久,所处地理位置适中,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第三产业,发展转口贸易、仓储服务、运输、相应发展房地产、旅游以及劳务输出,对外工程承包等。针对汕头的现实情况,应完善和充分发掘汕头保税区的功能,以及设施的完善和配套,以优良的内、外部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财团来区内投资、办厂,扩大保税区的知名度。
█其四█,农业上以发展海洋经济为突破口,建设“三高”农业,创造“立体农业”、“创汇农业”。
汕头向来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约为1,800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汕头为0.22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区之一。面对这种局面,建设“海上汕头”,发展海洋经济已迫在眉捷。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及中远洋捕捞业是加快汕头经济发展重要一环。在有限土地上,利用其所处气候优势,以及距港澳台相对较近,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产品,搞“立体农业”、“创汇农业”。
█其五█,组建跨国企业集团,向国际大市场进军,让“大开放、大流通、大手笔”三美并臻。
据《潮州志》记载:“……潮人善经商,屡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一不作海外巨商矣。”由此可见,潮汕人会经商由来已久。现在的许多闻名遐迩的巨商富贾多系潮汕人士(例如李嘉诚)。因此,应发挥潮汕人富于经商且海外潮人多的优势,走出国门,真正走向国际大舞台,参与国际竞争。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企业集团,立足港澳,幅射东南亚,创造条件对欧美市场渗透。
█其六█,人才是经济腾飞之本,发挥地区“人杰地灵”的优势,并着眼“外脑”的引进,两手并用,开发人力资源。
汕头的优势在于人杰地灵。在大力培育人才的同时,还应“广纳百川”,引进智力,广引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对于汕头的腾飞犹为重要,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孔雀东南飞”。在广纳国内人才的同时,还应积极吸引港、澳、台、东南亚以及美、日、韩、欧等到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借鉴其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
█其七█,根据区位优势,多因素和全方位地营造区域经济一体化,活化粤东、闽西、赣南大三角经济区的发展。
汕头位于粤东、闽西、赣南的龙头,历史上就是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这一区域总面积约10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800万人,拥有丰富的水电、矿产、森林、土地和人力资源。随着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深汕高速公路的开通,汕头海湾大桥的峻工,汕头新机场也已动工在即,汕头广澳深水港码头的建成,粤东、闽西、赣南大三角经济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发挥汕头区位优势,发挥“龙头”和“通道”的作用,依托广阔的腹地,带动粤东、闽西、赣南大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共同繁荣。
█其八█,力争中央政策倾斜,使汕头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台经济工作中发挥其巨大优势,营造对台经济新特区。
鉴于汕头重要的地理位置、人文特征,以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应把汕头的经济发展放到一个新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建议在南澳县(岛)设立对台自由贸易区,通过有效途径,促使台湾当局先期试开通南澳高雄的定期客货轮,为避免台湾同胞往来汕头经港澳中转的麻烦,对南澳实行特殊政策。例如:台胞进出南澳只须持有效证件,不须签证,出岛旅游观光、探亲,享受72小时免签证,到潮汕地区经商、旅游、探亲、观光、实行落地签证。
纵观汕头的地区经济发展,汕头只有优先发展侨乡经济、海洋经济、商贸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同时,积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汕头经济才能够在新一轮经济角逐中迎头赶上。
面对着世界经济的挑战,汕头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