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不适合创业的国家有哪些?其中创业的困难主要在哪些方面?
创业作为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开创事业、开拓未来的工作方式,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影响。那么你知道哪个国家不适合创业吗?之前解释过世界上十大高危职业。下面就来揭秘全球十大不适合创业的国家。有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排名最低,全球最不适合创业的国家有:中非共和国、乍得、尼日尔、海地(这是个例外,不在非洲之外)、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塞拉利昂等国家,这些国家也是全球最贫穷、最不进步的国家。
这些国家大多一再遭受战早燃争、饥饿、疾病、贫困、政治动荡和其他因素的打击,它们也受到严重局势的影响。这一地区有多种自然资源,但这些资源也是被滥用最多的资源之一,不仅在国内,而且被外国国际组织和企业滥用。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陆皮虚家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小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所有国家中,它拥有第二大人口,它的小规模工业在试图打破该国经济常规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立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预计将从埃握燃塞俄比亚不少于8800万的庞大人口中受益匪浅。
创业机会排名不佳的原因分析
安全、保障和经济排名靠后也影响了各国的创业和机遇排名。一般来说,危险和不安全的国家,如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尼日尔、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在创业和机会方面也得分最低,这是可以预料的。其他对创业和机会排名有重大影响的子指标是那些涉及个人自由、社会资本、健康、治理,当然还有经济的指标。
中美创业环境差异?“唯有读书高”阻碍中国青年创业——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杜绍基比较中美青年创业之不同
你会在事业的巅峰时期突尘配敏然选择放弃,然后投入不为人知的公益事业吗?一般人做不到,但是杜绍基做到了。
1982年,25岁的杜绍基从香港到美国去开创自己的事业。20年后,他毅然放弃了自己日进斗金的进出口生意,来到中国大陆创办了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BCF),致力于对弱势群体进行创业教育。在他看来,一个人事业有成与更多人事业有成相比,后者的意义更重大。
一转眼,杜绍基领导下的基金会在中国进行创业教育已经6年了。他对国内的创业环境有哪些感触?中美两国的年轻人创业各有什么特征?为了解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杜绍基,希望他的能给国内的年轻人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中国青年报:以你对美国创业环境的了解,中国的创业环境和美国有什么不同?
杜绍基:相同点是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都鼓励青年创业;不同的是美国有创业的土壤,而中国的文化不太支持创业。
我感觉,美国青年的创业积极性远高于中国青年。美国的父母很鼓励孩子创业,从小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比如,孩子想买一个足球,美国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赚钱。在美国,我经常看到10岁左右的孩子自己做柠檬水,摆在自家门前卖,也许他们做得并不好喝,但是我会去买。中国的孩子想买什么东西,父母可能会直接掏钱给他们买下来。
另外,中国父母对成功的途径理解得比较狭隘,他们觉得,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中国实行了2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走正道”的教育非常严格。多数家长不希望孩子去冒创业的风险,他们为孩子规划的成长路径大致相同:好好读书,拿学位,然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们曾经去一些贫困地区做创业培训,很多当地官员和中小学老师都认为:“小孩子创什么业啊!小孩子就应该读书。”“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直到现在,创业群体中还有很多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他们多是“被迫”创业。
中国青年报: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南开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89%的大学生甚至对创业产生恐惧,主要原因是“失败率高”。美国青年的创业成功率比中国青年高吗?
杜绍基: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是这样的比例,其实大家都不容易。美国人创业积极性高,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他们在如何看待失败这一点上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觉得失败很正常,并且经常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鼓励自己。中国人面子观念很强,大家认为失败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所以首先拦住你的就是你的家人,他们担心你会失败,会没面子,同时也让他们丢脸。
中国青年报:本报调查中,有21.4%的青年表示“社保体系不完善”是阻碍他们创业的主要因素。你觉得,中国青年创业失败后要付出的成本是不是比美国人多?
杜绍基:以我对美国创业环境的了解,大家创业失败付出的成本是差不多的,比如在失业保险上,美国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一个美国青年失业后,他可以拿到的钱如果按照消费水平折算,和中国差不多。如果他之前没有交纳失业保险,他也得不到一分钱。唯一的不同就是,中国青年失业会受到更多的“文化谴责”。
中国青年报: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鼓励小本创业,服务对象包括贫困家庭子女、劳改劳教人员、复员军人等群体,而国家主要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创业。你认为这两种侧重各有什么好处?
杜绍基:创业不分高低贵贱,小本生意和办高新企业都是创业,这些创业都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和生存,都创卖悄造了价值,所以都应该支持。国家也关派枝注了很多弱势群体,比如也有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只是效果不太理想,培训中理论太多,实践较少。我们的培训和国家的措施可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您在投身公益事业之前是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为什么您不继续把自己的生意做大,而要来中国做这样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工作?
杜绍基:2000年,我把自己20年打拼的生意全部结束了,开始反思人生——假设人可以活80岁,那我的人生刚刚过去一半,我是否该做点其他的事情?思考了两年后,我决定做创业教育。我觉得,人这一辈子不能太自私,要为社会做点贡献才算没白活。于是,我去纽约考取了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的培训教师资格,之后来到中国大陆,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2002年我刚来到北京,就有人告诉我,创业培训不容易从在校的青少年切入,于是我们从酒店前台、保安、按摩妹和劳教人员等群体入手。一开始就很顺利,原计划36人的班,有500多人报名。
中国青年报:你们的使命是“帮助人在尊严中发展,激发人在发展中奉献”。为什么发展需要“尊严”?要激发人“奉献”什么?
杜绍基:我们经常会对贫困家庭子女、劳改人员等弱势群体进行培训,他们通常缺乏自信。所以,我希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员是平等的,教师不要“高高在上”,甚至“怜悯之心”都不要有,要完全平等,这样才能让学员有尊严。我不希望慈善基金会就是给钱的机构,我们应该“授人以渔”。
我们还希望,学员在改善自己的生活之后,可以去帮助别人,就像“活水”,不断地流向四面八方,这样中国就有希望了。美国大学生创业见闻与思考美国大学生创业见闻与思考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大部分上课的美国学生都谈到在美国创业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很普通、运拍掘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从娃娃抓起的美国创业教育,从小学就有很多的创新创业类的作业和训练,那时他们甚至就对产品开发和创业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刚刚过去的一周(8月31日-9月6日)我所在的访学学校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迎来了新学期的正式开学,我也利用访学机会去旁听了几门与创业相关和感兴趣的课程:《Inventio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Starting up a new venture》、《Global Business &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上课期间我同讲课教授、上课学生围绕一些创业问题和现象进行了一些交流和探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全球创业观察(GEM)2014报告提供了一组数据:2014年美国参与创业或者经营企业的人数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4%;美国25-34岁人群中选择创业或者经营新企业的比例达到18%;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0%-30%;美国成年人中认为现在是创业好时机的比例超过50%。而在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很多教授甚至认为创业教育“用力过猛”的中国,一些相关数据却并不乐观。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大部分上课的美国学生都谈到在美国创业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很普通、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从娃娃抓起的美国创业教育,从小学就有很多的创新创业类的作业和训练,那时他们甚至就对产品开发和创业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旁核
而在大学课堂上,大量的创业企业CEO、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投资和孵化人员的课程参与,更是拉近了学生与实体创业的距离感。其次,美国给予创业极高的精神鼓励也促进了美国大学校园内学生自主创业浓厚之风。创业精神不断传颂被认为是构成美国梦的核心内容之一,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一项十分令人尊敬的工作。
成为比尔·盖茨(Bill Gates)、马克·扎克伯格(MarkElliot Zuckerberg)、伊丽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Holmes)几乎成为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想。第三,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美国学生对创业失败的态度。国内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害怕失败,尤其对女性创业者更是如此。而在大多美国学生看来,创业,其实从不会失败。
因为在美国创业失败者并不会被打上失败者和耻辱的烙印。相反,他们认为从失败经验中积累了知识和智慧,并将此看为无尚荣光和一种荣誉勋章。以前的创业失败者甚至会得到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的青睐、比初次创业者拥有更多的股份。这让我想起美国管理学家W.古特雷的那句话:每一处出口其实都是另一处的入口。其实,害怕创业失败进而对创业行动犹豫不决,的确是可以免去失败的机会和可能,但与此同时也自然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在美国的大学毕业生、甚至在校学生创业蔚然成风,有做平台类创业的、有做科技创业的、也有部分做实业类创业的。而在课程教授们看来,美国校园的创业潮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美国十分注贺氏重培育创业生态系统,所以美国的创业生态圈相比中国要成熟很多。美国政府尽力打通产、学、创各个环节,多项措施确保大学校园创业商业化、产业化的顺利开展。
比如发起“创业美国”计划以利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深度合作;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大学附近以便于联合开展研究;与大学合作建立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制定利于大学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拜杜法案》、《技术转移商业化法》等法律法规;注重引导大企业和新创企业的创新合作等等。
创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和资源约束,美国政府也提供系列措施来为创业项目保驾护航:鼓励Kauffman基金会每年捐助近亿美元来资助新创业项目;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STTR)等多个资金投入巨大的政府资助项目计划实施;严格保障创业者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大批校园创业孵化器以及校园周边的Y Combinator、AngelPad、TechStarts等专业创业加速器的建立……..
对于未来创业的趋势,通过和课程教授们的讨论,也有一些比较一致的观点。在当下尚未有太多大的品牌坐稳的移动互联时代,谁都会有机会,对大学生创业也是利好。
但因传统互联网公司依然影响力巨大、移动互联网混战中也已逐渐形成一些巨头,创业竞争会空前激烈。只有那些能及时发现用户需求并快速转化为商业机会的创业者才有希望。所以创业者的创新思维、更快速的行动、更高专注度、更深的细分领域、更精准的移动互联新兴领域判断、运用互联网思维做价值观营销、建立价值后移模式(类似商业模式中的饵钩模式)等,从而实现与巨头错峰而快行就显得十分关键。
而从稍微长远来看,全球面临的冲突、能源、环境、健康、人口、交通、城市化等诸多大的挑战将会孕育着更多突破现有过于注重互联网用户琐碎需求的创业机会。
当前的创业时代,正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所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今天的过剩经济时代,创业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过剩的。而如何把过剩变为紧缺,是每一个创业者需要考虑的。
精益创业的理念很好,但我认为精益可能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并不一定是最终目标。中国企业大多习惯学习和模仿的模式,因而中国企业甚至中国经济长期难以摆脱从1到N的困境。而多借鉴美国的经验,真正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进行创造性破坏,改变游戏规则的创业企业涌现才应该是我们乐于和亟需要看到的。
;